•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四川德昌冷鏈“芯”引擎 為農產品裝上“保鮮閥”

    2025年08月20日14:30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在鄉村振興的大潮中,四川省涼山州德昌縣吳華凍庫以冷鏈技術為“核心引擎”,不僅破解了當地農產品“儲難運遠”的困局,更成為推動鄉村產業升級、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的關鍵力量。從4年前的初創企業到如今年產值超千萬元的農業產業化“生力軍”,這座凍庫為農產品裝上“保鮮閥”,讓鄉村振興的“引擎”持續強勁轟鳴。

    從“滯銷愁”到“產銷旺” 冷鏈托起農產品希望

    “以前沒凍庫的時候,草莓熟了沒人收,眼睜睜看著爛在地里,心疼得直掉淚。”在吳華凍庫從事核桃篩選工作的當地農戶馬大姐,一邊麻利地整理著裝核桃的口袋,一邊介紹細數變化,“現在好了,不管種多少,凍庫都能收,我們在家門口就能打工,一年能掙2萬多元,還能照顧老人孩子,日子過得既踏實又有奔頭!”

    德昌縣吳華凍庫現場,工人們正在忙碌。德昌縣委宣傳部供圖

    德昌縣吳華凍庫現場,工人們正在忙碌。德昌縣委宣傳部供圖

    這樣的轉變,源于2021年吳華的一個決定。這位來自重慶的創業者,因妻子是德昌人而定居于此,此前常年從事蔬菜、板栗等農產品收購,卻常因運輸延誤導致農產品變質損耗。“當時就想著,建個凍庫,讓好果子能‘存得住’‘走得遠’。”吳華回憶道。

    憑借多年農產品收購經驗,他當年便投資建成凍庫,從最初單純解決枇杷、草莓、板栗、核桃、芒果等本地農產品的冷藏需求,到如今發展為涵蓋鮮貨銷售、罐頭及奶茶輔料初加工的綜合型冷鏈企業。員工從10余人增至100多人,年銷售量穩步攀升,年產值突破千萬元。走進凍庫車間,芒果削皮、核桃篩選等工序井然有序,曾經“愁銷路”的農產品經標準化處理后,正源源不斷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政企同心筑基石 品質口碑雙提升

    “凍庫能有今天的規模,離不開縣委、縣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強助攻’。”吳華感慨道。近年來,德昌縣委、縣政府主動“走出去”拓市場,通過帶隊到外地參加推介會、搭建多元化產銷對接平臺,將德昌枇杷、草莓、板栗、核桃、芒果等優質農產品帶出大山,擦亮了“德昌產”的金字招牌;農業農村局則全程為產品質量“保駕護航”,逐批檢測出具資質報告,讓每一份走出德昌的農產品都帶著“品質認證”。吳華眼神堅定地說:“有了政府的扶持,客戶對我們的產品更加信任,訂單也越來越穩定,我們發展的底氣也更足了!”

    在凍庫質檢區,質檢員豐志秀正仔細檢查芒果肉的削皮質量,將熟度不同的芒果肉分類擺放。“我的工作就是守好品質關,熟的、半熟的必須分開,削皮不合規的堅決不能進凍庫。”她拿著檢測記錄表說:“只有把好這道關,咱們的產品才能賣得好、走得遠。”

    技術管理員周偉展示了凍庫的“核心科技”——保鮮庫溫度嚴格控制在1—5℃,確保鮮果鎖鮮;儲存庫維持在零下18—21℃,滿足長期倉儲需求;急凍庫則低至零下30—36℃,能快速鎖住果肉水分和營養。”精準的溫控技術,正是保證速凍果肉長期保鮮、留住原汁原味的關鍵所在”。

    家門口就業:凍庫托起村民“穩穩的幸福”

    對于德昌本地村民而言,吳華凍庫的意義遠超一家企業。“不用外出打工,能照顧一家老小,還能掙錢補貼家用,這樣的工作打著燈籠都難找。”在凍庫工作4年的馬大姐笑著說。

    凍庫像馬大姐這樣的員工不在少數。凍庫提供的削皮、篩選等崗位技術門檻低,讓留守婦女、中老年勞動力都能參與其中,年均增收2萬至3萬元,讓她們實現了“顧家、增收”兩不誤。同時,凍庫的穩定收購也激發了農戶種植熱情,形成“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的良性循環,讓越來越多村民嘗到產業發展的甜頭。

    如今,吳華凍庫不僅是當地農產品的“保鮮庫”,更成為產銷對接的“中轉站”和村民就業的“增收站”。通過與電商平臺合作,德昌枇杷、草莓、板栗、核桃、芒果等鮮貨直達消費者餐桌;經過初加工的速凍草莓肉、芒果肉成為罐頭、奶茶等行業的優質輔料,讓“德昌味道”香飄更遠。

    從解決“賣難”問題到帶動就業增收,從單一冷藏到多元加工,吳華凍庫以冷鏈技術為“芯”,為德昌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在政企同心的合力下,這座扎根鄉村的凍庫,讓更多優質農特產品走出大山,讓更多農民共享產業發展紅利,書寫著鄉村振興的生動篇章。(肖麗、游敏、唐槐敏)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