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畝產高達1201.1公斤 四川宣漢峰城玉米高產攻關再創全省新紀錄

“測產結果出來了,平均畝產高達1201.1公斤!”近日,達州市宣漢縣峰城鎮龍泉村百畝攻關方試驗田傳來喜訊。在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孔凡磊的嚴格實測下,較去年每畝增產183.15公斤,一舉刷新四川省山地玉米百畝高產試驗田單產紀錄,再次彰顯了“峰城經驗”在西南山地玉米高產領域的卓越成效。
此次高產佳績的取得,是宣漢縣31年科技深耕的結晶。四川省農科院專家團隊巧妙利用當地高海拔、向陽坡地、晝夜溫差大、氣候冷涼、病蟲害輕等自然優勢,集成應用了“良種、早育、密植、肥調、綜防”五大核心技術。通過實施合理密植技術,畝均種植株數超過6500株,較常規種植增加近一倍,同時配套地膜覆蓋、配方施肥等精細化管理措施,有效提升了玉米的光合效率和產量,突破了傳統產能瓶頸。
“今年,這個高產試驗田選擇了3個緊湊型品種進行大面積種植。此外,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在這里進行了10多個品種的同田對比試驗。繼續征集高產高抗品種,把高產推向新高度。”宣漢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高級農藝師肖紅說。
據了解,宣漢縣已在全縣37個鄉鎮(街道)全面建立示范田,并通過“千名農技人員蹲點包片”行動,將先進種植技術直接送到田間地頭。這一系列舉措帶動了全縣玉米綜合單產的顯著提升,從1995年的238公斤躍升至2024年的540公斤。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該技術首次從山地成功推廣至平壩地區(天生鎮新芽村),測產畝產達到909.5公斤,充分驗證了技術的廣泛適應性和強大生命力。種植大戶蘇中華測算說道,“我一共流轉土地180畝,扣除成本后,畝均利潤超過500元,直接收益達90000余元,比在外面務工強多了。”
在追求高產的同時,宣漢縣也高度重視農業生產的現代化轉型。2025年,該試驗田首次實現了全程機械化(機耕、機播、機管、機收)作業,新型單粒精量播種機的應用,使得勞務成本大幅降低三分之二。這一變革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也為農民減輕了勞動強度。
“下一步,我們將擴大‘耕、種、管、收’全程機械化和輕簡高效技術應用,持續推進農機農技深度融合,同時以‘大治理擴大播栽面積、大示范引領單產提升、大突破推動提質增效’為三大抓手,以‘良田良壤打基礎、良機良法作保障、良策良制育主體、良才良救添動能’的八良配套措施賡續‘峰城經驗’,為全縣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提供堅實支撐。”宣漢縣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劉春芹說。(張平、王小剛、趙澤民)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