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k8iu8"><th id="k8iu8"></th></abbr>
  • <abbr id="k8iu8"><option id="k8iu8"></option></abbr>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社會

    用AI惡搞被認定侵犯人格權

    法官:已超出人工智能技術合理使用范疇

    2025年08月27日10:14 | 來源:北京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用AI惡搞被認定侵犯人格權

      近日,北京互聯網法院通報一起涉AI軟件的人格權侵權案。被告擅自將他人肖像照片用AI軟件生成低俗、畸形圖片的行為,被認定構成人格權侵權,被判賠禮道歉并賠償原告精神損失。

      本案中,原被告同為某攝影交流微信群成員,被告未經原告同意,使用AI軟件將原告微信頭像肖像照生成衣著暴露的動漫風格圖片,并發送至該攝影交流微信群內。原告多次制止,被告仍繼續使用AI軟件,將原告的微信頭像AI生成衣著暴露、身體畸形的動漫風格圖片,并私信原告。

      原告要求被告賠禮道歉,并賠償精神損失和經濟損失。被告辯稱,被訴侵權圖片不具有指向性或可識別性,被訴侵權圖片與原告微信頭像肖像照片存在明顯差異。其次,被告稱其不存在侵權故意,圖片為AI自動生成,生成圖片時并未下達任何指令故意丑化人物形象。

      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的群發行為構成對原告肖像權、名譽權的侵害,被告的私信行為構成一般人格權侵害。

      關于肖像權,被訴侵權圖片與原告微信頭像肖像照片呈現形象在蹲姿、手勢、造型等方面均具有高度對應關系,群內成員能夠通過人物體貌及群聊語境識別出圖片的人物外部形象所對應的主體為原告。

      關于名譽權,作為AI工具的使用者,被告使用AI軟件將原告照片生成為胸部暴露的圖片,發至人數較多的群內,并引發討論,屬于對原告的侮辱,客觀上導致了他人對原告的低俗化評價,構成對原告名譽權的侵害。

      此外,被告在私信行為中將原告微信頭像肖像照片生成人物腿部為木頭狀,甚至存在三只手臂的圖片,體型不符合人類基本身體結構。被告將上述圖片私信原告,勢必會造成原告心理屈辱,侵害了原告的人格尊嚴。法院最終判令被告向原告賠禮道歉,賠償原告精神損失。

      北京互聯網法院法官劉承祖介紹,行為人使用AI軟件惡搞他人肖像,屬于對他人人格權的侵害,已超出人工智能技術合理使用范疇,違背法律底線。AI軟件運營主體也要健全AI生成內容審核機制。(記者徐慧瑤)

    (責編:章華維、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