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圈的蜀錦 圈住了年輕一代

成都蜀錦織繡博物館暑期訪客量同比增長近2倍,
文創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近3倍;
蜀錦企業與咖啡品牌聯名打造蜀錦非遺杯,
受到消費者熱捧;
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專場直播銷售蜀錦產品,
單場銷售額突破80萬元,很多訂單來自三、四線城市……
清代小花樓木織機前,眾多游客駐足圍觀;“牽經打緯”體驗區里,孩子們專注操作;非遺手作課堂上,參與者的指尖針線翻飛……近日,成都蜀錦織繡博物館人氣火爆,非遺體驗場景熱力十足。截至目前,該博物館暑期訪客量已達8.2萬人次,同比增長近2倍。
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暑期,不僅成都蜀錦織繡博物館人氣持續攀升,成都蜀錦更憑借鮮活的體驗感與年輕化的表達,“圈粉”年輕一代。蜀錦“破圈”,既是傳統技藝市場化探索的體現,也是成都蜀錦產業轉型發展的成果。
場景多合作廣
多元營銷激活大眾消費
繡著大熊貓圖案的絲巾、印刻芙蓉花肌理的筆記本、繡著迷你蜀錦紋樣的掛飾……在成都蜀錦織繡博物館文創區,各式各樣的文創產品吸引眾多游客駐足挑選。現場工作人員介紹,今年暑期,該博物館文創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近3倍。
不只博物館,蜀錦文創的活力在更多場景延伸。“我們景區門店的客單價,能達到博物館的2.3倍。”四川錦衣天承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蜀錦新青年傳承人姜麗萍介紹,目前該公司的蜀錦產品已覆蓋成都東郊記憶、人民公園等本地熱門景區,在深圳、烏鎮、重慶等地也有10余家門店,今年還將進駐三亞、西安、北京等城市,讓非遺貼近更多文旅場景。
跨界合作更讓蜀錦實現“破圈”。姜麗萍提到,錦衣天承與瑞幸聯名打造融入“夔龍紋”“云氣紋”等經典紋樣的蜀錦非遺杯,既保留了文化辨識度,又符合現代審美,受到消費者熱捧,上線首日銷量便達185萬份。
與此同時,蜀錦還走向了更加高端、時尚、國際化的市場。“原織蜀錦”品牌創始人黃萍介紹,該品牌成立了蜀錦絲織技藝研發設計中心,發起“讓世界看見蜀錦之美”全球行活動,目前已有12個國家的品牌表達了相關合作意向,海外訂單量同比增長80%。
線上銷售拓展成績同樣亮眼。通過直播帶貨、社交電商等方式,蜀錦產品觸達更廣泛的市場。“此前一場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專場直播,單場銷售額突破了80萬元,讓我們意外的是,很多訂單來自三、四線城市。”姜麗萍說,數字化營銷打破了“蜀錦是高端奢侈品”的刻板印象,形成了“高端定制+大眾消費”的多層次市場格局。
工藝巧技術新
助力產業突破傳統局限
“蜀錦產業多元發展,突破了過去‘單一面料生產’的局限。”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多年培育,成都已聚集古蜀蜀錦研究所、蜀錦工藝品廠、錦衣天承、原織蜀錦等一批代表性企業,產品覆蓋手包、服裝服飾等品類,全方位推動蜀錦產業突破創新。
在產品設計上,蜀錦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紋樣和用途。錦衣天承與川內高校合作,將蜀錦元素融入現代服飾,采用輕量化蜀錦面料,上市后迅速成為爆款。原織蜀錦代表產品“錦蝶”圍巾,突破傳統蜀錦工藝局限,采用桑蠶絲為原料,讓蜀錦圍巾兼具細膩絲滑的質感與輕盈靈動的佩戴體驗。
在技術應用上,科技為蜀錦創新提供支撐。織繡技藝非遺數字化保護與傳承四川省文旅重點實驗室利用3D打印技術,實現蜀錦紋樣的快速原型制作,大幅縮短研發周期。
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成都大力推進蜀錦蜀繡高水平保護、高質量發展,在政策扶持、產業轉型等方面持續加碼。2024年底,成都印發《促進蜀錦蜀繡高水平保護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從提升研發能力、做強做大企業、推動產業集聚、著力開拓市場、加強文化保護、優化服務保障6個方面提出49條措施,涵蓋蜀錦全產業鏈各關鍵環節。
同時,成都大力推動蜀錦蜀繡產業跨界融合,支持企業以非遺技藝為核心,用現代設計重構非遺美學:一方面促成企業與國內外知名品牌合作,推出聯名絲巾、手提包、服飾、禮盒包裝等產品;另一方面搭建人工智能+非遺創新實驗室、成都絲路蜀錦創新設計研究院等平臺,引導企業運用AI、大數據優化紋樣設計與文創研發,為產業創新注入動能。(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薛維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