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家成都A股上市公司半年報出爐
近八成實現盈利 22家凈利潤翻倍

A股半年報披露正式收官。截至8月31日,A股市場5427家上市公司中共有5424家上市公司披露完半年報數據。資本市場是地方經濟發展的晴雨表,隨著上市公司半年報信息披露結束,成都上市公司的“含金量”逐漸浮出水面。
統計顯示,122家成都上市公司當中,上半年業績亮眼,近76%的企業實現盈利。整體來看,民營企業表現亮眼,不少企業敏銳把握商業航空、機器人、AI算力等賽道的發展機遇,通過加大研發投入,積極生產創新產品、拓展應用場景,從而增厚經營業績。
93家成都公司實現盈利
數據顯示,截至8月31日,122家成都A股上市公司已經全部發布半年報,營業總收入約為2786.4億元。營業總收入超過10億元的共計39家,超過5億元的共計57家,超過1億元的共計114家。從營收增速來看,增幅超過100%的有3家,其中海創藥業憑借收款創新藥的上市,實現營業收入1316.71萬元,同比增長11899.08%。
其中,營業總收入排名前十的公司分別為四川路橋、通威股份、東方電氣、成都銀行、云圖控股、新易盛、科倫藥業、昊華科技、盛和資源、新華文軒。上述公司2024年上半年營業總收入分別高達435.36億元、405.09億元、381.51億元、122.7億元、114億元、104.37億元、90.83億元、77.6億元、61.79億元和55.27億元。
從凈利潤來看,122家公司共實現凈利潤234億元。93家公司實現盈利,占比超過76%,還有22家公司凈利潤實現翻倍。具體而言,成都銀行上半年累計實現凈利潤66.17億元,成為最賺錢的成都上市公司;此外,新易盛、四川路橋、川投能源、東方電氣、國金證券、科倫藥業等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均超過了10億元。
新興領域相關企業發展迅速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宏觀環境,成都上市公司業績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展現出實體經濟“壓艙石”的作用。其中,民營上市公司更是展現出韌性與活力。
人工智能領域,新易盛披露了一份靚麗的半年報。報告顯示,公司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04.37億元,同比增長282.64%;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39.42億元,同比增長355.68%。作為一家主營光模塊的企業,報告期內,公司新產品新技術領域多個研發項目取得突破和進展,高速率光模塊產品銷售占比持續提升。受益于數據中心算力投資的發展,以及技術和產品的優勢,公司銷售收入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
創新藥領域,成都企業也亮點頻出。成都先導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27億元,同比增長16.58%;歸母公司凈利潤5004.20萬元,同比增長390.72%。成都先導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進表示,2025年以來,成都先導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營業收入、利潤、毛利率均再次實現增長,背后是公司持續深化外部合作,不斷提升內部創新能力,培育發展新動能,進一步激發了長期穩定發展的動力與韌性。
在汽車領域,成都企業極米科技也積極擁抱行業的快速發展。作為投影儀的龍頭,公司不斷拓展技術與產品的應用場景,已獲得了多個車載業務定點,涵蓋智能座艙、智能大燈領域。報告期內,公司部分車載產品已交付上車,多款車型已搭載該公司車內后排投影產品。半年報顯示,極米科技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6.2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63%;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8866.22萬元,同比大增2062.34%。(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劉泰山)
來源:成都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